未标题-1.jpg

“光污染与暗夜保护”讲座第三场 星空:一种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9-03-26

  你看过星空吗?当你夜晚仰望苍穹时,是否还能看见璀璨的星河?如今,深居城市的人们再难体会到肉眼观星的快乐,殊不知,我们制造的光源,会让星空“黯然失色”。近日,由“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光污染与暗夜保护”讲座第三场在京开讲。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戴建峰从他的工作实践出发,介绍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史,为公众科普光污染的危害以及人们该如何保护星空。

  戴建峰表示,星空不仅是绝美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人类太多记忆,从诗词歌赋到人类登上月球,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坚持不懈地探索深空,但如今,人们却很难看到真正的星空。

  光污染,是指不合理使用灯光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戴建峰指出,除了让人难以看到星空以外,它还会影响动物的生活节律;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光污染还可能引起头痛、疲劳、注意力下降;过度使用灯光,已造成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在光污染的侵袭中,黑暗的夜空成了一种稀缺资源。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暗夜顾问委员会审核通过,西藏阿里、那曲暗夜星空保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戴建峰称,暗夜保护地不仅给天文爱好者提供了观测星空的平台,也对当地中小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科普作用。同时,他希望更多人能够重视光污染造成的危害,保护夜间环境及星空资源。

  据介绍,今年全国范围的高校天文巡讲活动还将在多地进行,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场“光污染与暗夜保护”讲座将于4月1日晚在北京语言大学展开。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芦俊文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