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鲶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9-03-23 作者:魏大勇

  土鲶,即本地鲶鱼,鲶鱼,鲶科鲶属,拉丁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体长,后部侧扁。头平扁。口大,口裂未端止于眼前缘的下方。下颌突出,上下颌具细齿。成鱼须2对1颁须达到胸鳍未端。胸鳍刺前缘锯齿明显。臀鳍基部甚长,鳍条数目多。尾鳍小,微内凹,上下叶等长。两腮长有长须。肉食性,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不高,可人工养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鱼中珍品。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尤喜在缓流和静水中生活。性不活跃,白天隐居十水草丛或洞穴中,黄昏和夜间外出觅食,以小鱼、虾为食。雌鱼体长2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产卵,卵粘附在水草上,具有护幼习性。在长江最大达5~6市斤,常见1~2市斤。肉鲜嫩、少刺,为群众喜食的鱼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

  形态特征

  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分布范围

  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

  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为鱼中珍品。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文献记载:中国自古就有食用鲶鱼的记载。《食经》:“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南北朝·陶弘景:“鲇鱼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宋·苏颂:“鲇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本草纲目》:“鲶鱼反荆芥。”《随息居饮食谱》:“鲶鱼,甘温,微毒。痔血、肛痛,不宜多食。余病悉忌。”

  最佳食用季节:鲶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

  适合人群:适合一般人食用。尤其以老、幼、妇女产后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

  适用量:每次150~200克。

  人工繁殖技术要点对鲶鱼素鱼的选择与催情

  对鲶鱼的人工养殖可以分为主要的几大步骤。首先要对鲶鱼进行亲鱼选择,对亲鱼的选择也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成功几率,亲鱼的重量不可低于0.5kg,挑选雌鱼时要注意雌鱼的生殖能力,先观察雌鱼的腹部是否有肿大现象,生殖口红肿,可以在选取的雌鱼腹部轻轻按压,以能排除卵粒的雌鱼为最佳选择。雄鱼则恰好相反,腹部要求狭窄细长,以在腹部轻轻按压挤出白色精液为最佳选择。雌雄比例为1:1~1:1.5,个体大小适宜。多年的繁殖经验得出,鲶鱼在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IV期末时是催情处理的最佳时机,而马来酸地欧酮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合剂是催情处理使用的最频繁,也是效果最好的药物。注射剂量要根据亲鱼的具体重量决定,1kg需要注射2-5mg的马来酸地欧酮和2~4μg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将两种药剂充分混合后在鲶鱼的背部进行注射,经过多年人工繁殖统计计算得,催产率可以达到80%左右。1

  人工繁殖中的人工操作

  需要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虽然这看上去与鲤鱼差不多,但卵的粘性却远远没有鲤鱼卵的粘性强,如果鱼卵在鱼巢上掉落,那么基本上在到达产卵池底部时鱼卵就会死亡。所以说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产卵巢的底部布置一个底巢承接掉落的鱼卵,这种方法虽然不能保证掉落的鱼卵100%能够成活,但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增加鱼卵的成活率。产卵结束后要在第一时间内将卵巢放置进孵化池,亲鱼在产卵结束后会破坏自己产的卵,人工孵化可以大大提升卵的孵化率。同时要保证孵化池的干净平整,做到池内无淤泥,无其他水生动物,在注水前要对水进行过滤处理,保持水温在20℃左右3~4d。在苗孵化出来的3d后将鱼巢取出。

  养殖技术要点鲶鱼鱼种培育

  在鲶鱼养殖池塘内大量施放有机肥料,有机肥量可以浮游生物、小型昆虫等微型生物的快速繁殖,这就给鲶鱼鱼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种方法简单且有效,常常作为培育鲶鱼鱼种的首选方法被鱼农们选择。同时投放量也要根据池塘内鲶鱼鱼种的密度决定,在有机肥量的选择上一定要以不影响鲶鱼正常生长为首要原则。在池塘内可以适当的投放鲶鱼夏花,鲶鱼夏花有很好的清洁作用,可以针对池塘内与鲶鱼鱼种起到竞争的生物进行清除,有效的提高鲶鱼鱼种的产量。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当然人工饵料也可以被鲶鱼食用,但对饵料的要求很高,要保证饵料中的营养,饵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饵料高出很多,如果饵料没能达标对鲶鱼的培育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鲶鱼成鱼养养殖术

  可以将鲶鱼夏花放到成鱼池塘内进行养殖,保证池塘内杂鱼的数量,当年就可以收获鲶鱼成鱼。要根据鲶鱼的习性特点进行养殖,鲶鱼的游动速度在同一规格等级内偏慢,这就导致了很多品种的杂鱼苗鲶鱼无法捕捉到,这就要养殖者根据这一特点投入适当的杂鱼苗,同时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所以应该正确的投放鲶鱼饲料,要对鲶鱼饲料的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池塘内鲶鱼的密度进行投放,做到均匀投放、少餐多食。鲶鱼在争抢食物时十分凶猛,体积小的鲶鱼因此无法在大型鲶鱼口中争抢到食物,这可能就会造成鱼体差异越来越大,很有小型鲶鱼可能因此饿死,养殖者要根据鲶鱼体积的大小进行分类,并在今后养殖的过程中多次划分,使鲶鱼的生长达到平衡。

  常见鱼病的预防

  鲶鱼的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鱼病的预防与治疗,在没有出现鱼病时,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出现鱼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殃及整个鱼池的鲶鱼,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常见的鱼病主要有:肠炎病、鲶鱼原头绦虫病、水霉病、烂鳃病与出血病等。这些病症在患病初期都会存在一定症状,养殖者要注意观察鲶鱼表面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此这些早期症状没有被发现而加重了病情,在留心观察的前提下,要对池塘环境进行清理,要定期投放杀虫剂与内服药饲,保证环境的安全。最后对病鱼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扩大。1

  鲶鱼效应

  英文名称:Catfish Effect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物流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灰熊

下一篇:黑水虻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