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相遇

科普中国-科普文创 2018-11-16 作者:深思

  作品简介:一个中微子和水分子相遇的故事, 也是两位科研工作者的故事。本作品将微观粒子拟人化,重现了一次人类探测到的质子衰变事件。

  A Part

  你有想象过什么是虚无吗?

  空无一物,黑暗,寂静?

  嗯,身为一个中微子,我想我明白什么是空无一物。我并不清楚自己飞行的速度,因为很少遇到能作为标志物的其它粒子。

  幽灵。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偶然遇到过我的同伴的人,会这么称呼我们。

  不过今天貌似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我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了一个物体。比我大很多。奇怪的是,在我遇到它之前的一段距离——很短的一段距离,我感觉到周围发生了变化。

  仍然是寂静,却不是那种空无一粒的寂静。

  静止般的直线运动能让粒子的内心变的平静。深呼吸。不去理会身边突然多出的光子。它们吵闹,愣头青,直来直往又目中无人……

  “你好。”那个粒子远远的率先打了招呼。

  “……你好。”小心翼翼的回了话,因为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另外一个能搭话的粒子,我实在不清楚该怎么和别的粒子交流。或许我就是传说中的交流障碍者。

  “哦,我是水。准确的说,一个水分子。这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你看不到其它分子嘛?”它看上去很惊奇。这里还有其它粒子?

  “呃,我确实只看到这里有你和一些小小的光子。”

  “哈,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目中无粒的粒子。”自称是”水”的粒子用力而不放肆地笑了一下,虽然看上去有些过分,但能从中感觉到它的善意。

  水分子继续说道:“啊,我想起来了。以前见过和你类似的粒子,长得很像,但是有些差别。”

  “啊,那个啊。”我想我知道它在说什么了。”那个可不一定和我不一样哦。”

  “什么意思呢?”

  “我们会变化自己的样子。一共有三种,我们会像钟摆一样在这三种形态间变化,称为振荡。”

  “好复杂的样子……”

  “恩,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这个事实而已。”这时我已经到了水分子的身边,很快就要略过它的身边了。离得太近了,以至于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撞上了它。与此同时,我身边的光子也越来越多,虽然和太阳那里的量相比少了很多,但也不算少了。

  “你看起来好轻啊,和光子差不多呢。你是不是没有质量的那种粒子呢?”

  “不是。轻点不好吗,现在的潮流不就是喜欢轻一点瘦一点的嘛?”笑着回了水分子的话后,我们已经擦肩而过了。

  “太轻了也不好的,大家就很难注意到你了。”

  “我已经习惯如此了。”以后真的还有机会碰到别的粒子说说话吗?我不知道。或许很难了吧。前进的速度太快,也让我无法再和它进行交流。

  “对了,我们水分子存在于这里的意义,就是为了看到你们哦。”

  这是我听到它说的最后一句话。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大,我再也无法和那个水分子交谈了。身边又重归寂静,从让人心安的寂静,变回了让人孤独的寂静。以后还能不能碰到别的粒子呢?有东西在看着我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这样如此没有存在感的粒子,也有别的……不知道姓甚名谁的什么东西,在关注着吗?

  B Part

  “嘿,周末你打算去哪里玩吗?”一个年轻人突然拍了一下同事的肩,被吓到的那个人如触电般的颤抖了一下,皱着眉头把椅子转了一圈,面向年轻人。

  “你不打算继续工作吗?”

  “一直在岐阜县这个地下的大号实验室工作,不趁着周末出去走走的话,能想到的娱乐,总不能以检修的名义去下面划船吧?”年轻人用指甲抠弄着椅子皮革上缝线的地方,带着些许抱怨的语气说道。

  “倒也是这样没错。但是,工作的事情……”

  “一心工作的工作狂吗。这样,给你来看个好东西,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觉得我想要出去玩了。”年轻人笑了一下,伸出食指勾了勾,一溜小跑的到了另一台电脑前,找出了刚刚弹出的一个窗口,把一条曲线放到最大,隐去了桌面上其余杂乱的东西。这条曲线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同事的目光。

  “什么啊。等等?这个是?这个切伦科夫辐射的来源是哪里啊?”

  “超级神冈用来检测的是什么,它就是从哪里来的啦。”年轻人轻轻拍打着显示器的顶部,像是在抚摸一只猫咪。

  “真的吗?!那样不是有更多的分析要做吗?怎么还能出去玩啊?”

  “已经取得准假啦。”年轻人有些头疼。这个工作狂前辈,真的很难应付啊。

  “那样就太好了。这个,是目前记录到的第十一次数据吧?”

  “嗯。你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

  “岐阜县的话,附近的御岳山,我们还没有去过吧?”

  “那就这么决定啦!今天是星期五,就今天晚上出发,明天早上去上山吧。”

  两人交谈着走了出去,背后的电脑屏幕上冷冷地跳动着时间:2014.9.26。

  注解

  1.位于日本岐阜县的超级神冈探测器,本意是用于探测质子衰变(估计到宇宙末日都测不出来),目前作为中尉子探测器使用,一共探测到了11次,但探测到的实际日期并非文章中所说。

  2.超级神冈的主体是一个装满了五吨超纯水的水池,和过万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中微子穿过水体时可能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

  3.御岳山是日本岐阜县和长野县交野处的一个著名景点,是一个复合型火山,高度和景色仅次于富士山,当地的著名景点。2014年9月27日,日本御岳山火山爆发,导致57人死亡。

  评委点评:

  文章形式比较新颖,将微观粒子拟人化,重现了一次人类探测到的质子衰变事件。不知定位为科学童话还是科普文章?如果是科普文章,无法解释中微子如何“看到”水分子和光子(“呃,我确实只看到这里有你和一些小小的光子。”)另外,对于中微子穿过水产生切伦科夫辐射的物理机制也没有解释。

  —— 评委 赵洋

  短篇小说的形式还是较为少见,但是通读之后感觉作为一篇科普文章,科学科普性上还是较为欠缺,对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来说,能引发思考与想象,但对普通大众来说,可能还是有些不明所以。

  —— 评委 王笑寒

  我很喜欢这篇比”科普“更接近”小说“的小文章,但毋庸置疑的是,科普的形式中毫无疑问也能包容这种文学性颇强的文字。小说的结构天然地适合讲述,阅读起来很舒服,而且看到水分子和中微子的相遇就想到了人类制造的中微子探测器,起码在我看来,文中相关情节的科学性和想象力没有什么问题。结尾的注解颇有新意但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有点奇怪,而两位科学家的遭遇,人类探测到中微子的轨迹,还有中微子和水分子的相遇,这三者形成互文,很不错的构思。

  —— 评委 高雪雨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孤独世界

下一篇:夏季的面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文创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